跳转至

25年电赛小黑屋,再战VCO

 

约 2386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


写在前面

电赛小黑屋告一段落,但抱憾于后半部分的压控方波振荡器,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再复习一下模电基础知识,故写下此文

题目背景

前面的四二编码与DAC四电平输出不再赘述,直接从VCO的工作原理开始

  • 给入0.81.62.43.2V四个电平,要求输出频率不低于1KHz,且频率间隔不小于500Hz的方波信号,占空比连续可调,幅值尽可能大
  • 5V双电源,限制有源芯片(LM324还剩下三个运放,74LS00还有俩与非门)
  • 自带提示:可通过 积分电路与施密特触发器 构建VCO

小黑屋期间,我们的大致方案是:积分电路反向输入端直接馈入控制电平,通过增加\(u_{in}\)来提高三角波频率,再通过施密特触发器输出方波信号,通过二极管反馈到反向输入端,希望形成幅值为\(U_{ref}\)的方波。最后,引出三角波进单限比较器即可实现大幅度占空比可调方波

经过几个小时的小黑屋垂死挣扎,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在秒针划过下午三点的那一刻死了🥲

反思一下,还是基础不够扎实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于是题目一变不能直接套模板,动作就变形了

具体来说,此前的问题集中在 电平控制 方式上。换句话说,是我们因没有充分理解积分电路而Take it for granted,引发了最后的悲剧

实际上,我们不能直接馈入一个正向的电压,而应该是反向的电流,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

所以,我们需要先重拾积分电路的实现原理,这是问题的关键


你好,积分电路

对于任何一个带有运放的电路,虚断虚短分析是躲不掉滴

题外话

虚断是运放高输入阻抗带来的特性,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

而虚短本质上是其同向/反向输入端在线性放大区的\(\Delta U\)很小的性质带来的近似相等,故只可在 负反馈 工作模式下分析

先从一个标准的反向积分电路出发,抄一抄教材:

通过虚短虚断,我们可以得到

\[ u_n=u_p=0 \quad i_{c}=i_{R}=\frac{u_{i}}{R} \]

注意参考方向,又有

\[ u_o = -u_c \]

结合电容电流计算公式

\[ i_c=C\frac{du_{c}}{dt} = -C\frac{du_{o}}{dt} \]

带掉\(i_c\),两边积分得

\[ u_o=-\frac{1}{RC}\int_{t_0}^{t_1}u_idt + u_0(t_0) \]

当输入电压为电平值时,积分可简化为

\[ u_o=-\frac{1}{RC}U_i\cdot \Delta t +u_0(t_0) \]

所以,充放电速度取决于\(\tau = RC\)和电平大小

这里的时间由输入信号的频率决定,在这里受施密特触发器门限控制

从上式中,我们不难注意到两个对于考试来说无足轻重,但在实际项目中则必须纳入考量的问题:

  1. 并联的反馈电阻作用与选择
  2. 单电源信号输入的偏置考量

WHY 反馈电阻?

反馈电阻在大多数情况是必要,因为所有的运放都带有偏置电流和失调电压,在大幅度积分时容易让电容一直充电,导致输出漂移到轨

精密小信号运放也许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

给出结论,反馈电阻的作用如下:

  1. 抑制直流漂移。为运放的输入偏置电流 \(I_b\) 和失调电压\(V_{os}\) 提供直流泄放路径

  2. 稳定输出,设定偏置。将积分器的直流增益限制为有限值\(\frac{R_f}{R}\) ,避免积分器成为开环放大器

需要注意:

  1. 反馈电阻引入额外的相位,这需要调整电容C来适应项目

  2. \(R_f >> R\),实际积分有效频率为\(f>>\frac{1}{2\pi R_fC}\),所以反馈电阻应足够大


偏置是一门艺术

先让我们康康一个典型的demo(GIF)

改变偏置后的积分结果

令输入为一个直流方波信号,随着偏置点的变大,三角波像是和土里长出来一样,最后顶到3.5V的运放饱和电压上

有意思的是,若你把反馈电阻去掉,就能直观感受到漂移的力量🤪

双电源自然无需考虑这一点,但大多情况下,单电源的约束迫使我们正视搞懂背后的原理

让我们重新审视电路。令反向输入端电阻为\(R\),反馈电阻为\(R_f\)
根据KCL,有

\[ i_{R}+i_{C}+i_{Rf}=0 \]

妙妙展开

\[ \frac{u_i(t)-U_{ref}}{R}+\frac{u_o(t)-U_{ref}}{R_{f}}+C\frac{du_o(t)}{dt}=0 \]

整理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形式

\[ R_{f}C\cdot u_o'(t)+u_o(t)=-\frac{R_{f}}{R}(u_i(t)-U_{ref})+U_{ref} \]

关注直流分量的稳态解,输入 \(u_i(t)\) 取其平均值 \(U_{iavg}\),则有

\[ 0+U_{odc}=-\frac{R_{f}}{R}(U_{iavg}-U_{ref})+U_{ref} \]

假设增益比为5,对于当前情况有

\[ U_{odc}=-5(2.5V-2.5V)+2.5V=2.5V \]

这证明了电路的稳态输出中心电压是 2.5V

再着眼于齐次解,不难发现其解为指数形式

\[ u_{oh}(t) = A \cdot e^{-t/\tau} = A \cdot e^{-t/R_fC} \]

得到通解,并代入初始电压为0的条件解出A,最终得到

\[ u_{o}(t)=2.5 \cdot(1-e^{-t/\tau}) \]

所以,我们发现直流信号会逐渐收敛于一个值,而三角波会在其附近震荡

最后,让我们看看,如果偏置是其他值而非均值,又会发生什么:

\[ U_{odc}=-G(U_{iavg}-U_{ref})+U_{ref} \]

现在,稳态直流量不再是\(U_{ref}\),还要加上一个非零线性项

若增益大于1,则一点点的偏差都会被放大,导致三角波顶到轨而失真

结论

对于一个带偏置与占空比的方波,你需要尽可能让运放偏置等于其均值


再战VCO

在确定基于74LS00的与非门生成TTL方波后,随后需要注意的就是2.5V的运放偏置。但单纯的信号发生器仍不能满足要求,电平控制方案仍是关键

需要注意的是,此时的方波高电平已经顶到运放饱和电压,所以再增加电平是没有意义的;相反,应该在固有震荡的频率的基础上,控制降低其频率

又因为运放压控的本质是控制其电流,即回到一开始的KCL方程(为简化讨论,这里不考虑偏置的问题):

\[ i_c=i_R=\frac{u_i}{R} \rightarrow u_o = -\frac{1}{C}\int i_R dt + u_0 \]

RC固定,那么唯一可控的变量就是电流。不妨再馈入一路反向电流,使得

\[ i_R' = i_R - i_{Control} \]

进而控制 锯齿波 频率

这里说的是锯齿波而非三角波,是因为电流的减少,对于已经位于0V低电平(放电;三角波的上升过程)来说,是不起作用的
它只会让充电时间变慢,故占空比的不同表现为锯齿波~

空口胡说显得有些纸上谈兵,直接上电路仿真~


电路设计

仿真|可以戳这里访问百度网盘链接下载源文件

参数分析

关于电路原理就不再赘述了,相信原理图已经足够清晰

下面是主要参数的说明介绍,也建议按顺序扭动你的滑动变阻器呦~

  • 这个电阻与其他电阻相关性较小,用于控制信号固有震荡频率

  • 可大一些,不能太小

具体来说,有

\[ V_{T+}=V_T\left(1+\frac{R_5}{R_7}\right) \]
\[ V_{T-}=V_T\left(1-\frac{R_5}{R_7}\right) \]

即R7越大结果门限差越小,频率越高

但受电气特性影响,这个值很难计算,主要靠实际调整

最终,你需要调整门限范围,使得固有震荡频率超过所需最大频率

  • 积分电路的R,同样控制固有频率,与震荡控制电阻配合食用

但需要注意支路电流,几十微安级,略大于最大电平控制电流,RC时间与设定频率接近

建议仿真通过后固定阻值,若不能起振先调触发器的电阻

此时,在不接入电平的情况下,能产生5KHz左右的方波和三角波

  • 这一电阻控制着四电平控制的频率步进(即电流)。随输入电平和反馈电阻变化而变化,故没有定值

没啥好算的,拿个500KHz滑动变阻器,从大阻值开始,直到步进满足要求即可🤪

到此,已经能生成四个频率符合要求的震荡信号啦

  • 通过改变偏置电压门限来改变占空比

随便调🤌


仿真验证

最终仿真效果 | 频率、占空比可调


以上,算是为电赛划上了句号,无憾无悔